為加深廣大師生對非遺文化的認知,推進學校獨弦琴京族文化傳承創新職業教育基地建設,進一步促進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和民族大團結。2021年5月19日,廣西物資學校開展了“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活動內容包括京族“非遺"進校園活動研討會,“慶祝建黨百年 感受非遺之美”京族非遺節目展演及體驗活動。
下午3點,京族“非遺"進校園活動研討會在我校圖書館三樓舉行,校長、黨委副書記盧俊林、校黨委書記黃春榮、校紀委書記盧藝藝、副校長、工會主席鐘芳暉、副校長陳剛等班子成員、教研室負責人、專業帶頭人及相關專業老師參與研討,京族獨弦琴傳承人蘇春發老師、蘇海兵老師、獨弦天賴藝術團隊成員16人參加此次會議。
會上,陳剛副校長介紹了我校的辦學情況及文化藝術專業建設的情況。研討會就:中職學校開展京族文化技藝傳承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傳承會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學校應該如何組建學生技藝傳承團隊;京族非遺傳承人需要什么條件等問題雙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蘇春發老師及蘇海兵老師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許多具有啟發性的建議。
研討會后,校領導和蘇春發老師等藝術團成員一起參觀了我校獨弦琴京族文化傳承創新職業教育基地。
晚上八點,伴隨著全場齊聲合唱紅色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京族非遺進校園展演活動拉開了序幕。全體師生揮動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將心中對祖國、對黨的無限熱愛化作嘹亮的歌聲,傳遞對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的深深祝福。
校長、黨委副書記盧俊林發表了講話,他首先對京族非遺傳承人、這些真正來自民間、扎根基層的藝術家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于他們為保留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做的工作表示深深的敬意。他說2019年廣西物資學校獲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認定為廣西第四批廣西獨弦琴京族文化傳承創新職業教育基地。今晚大家在這里慶祝建黨百年、感受非遺之美,特別具有意義,既是向建黨百年獻禮,又傳承推廣了非遺文化,結合五月份廣西2021職業教育活動周的開展,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以技能創造美好生活的主題,讓同學們在文化傳承與活動中,學會技能,感受文化之美,學會以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好未來。
此次“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以傳承、保護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宗旨,推進了獨弦琴京族文化傳承創新職業教育基地建設,促進全校師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興趣的培樹,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為廣大師生創設優良的人文環境與和諧的發展氛圍。
展演活動中,獨弦天籟藝術團和我校藝術專業的老師、學生身著美麗的京族服飾表演了融入京族非遺元素的京族生活劇、京族哈節舞及獨弦琴的演奏,向我們展示了京族人民踩高蹺、扛著大蝦籮下海捕蝦的生活場景;獨弦琴“一弦彈出百種音,行如流水飄若云”的天籟之音以及京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和非遺文化藝術之美讓大家深深的陶醉。“京族知識問答”環節,更是增加了大家對京族文化的了解。
活動最后,全體演員和領導、老師、同學們一起高唱《我和我的祖國》,激昂的歌聲將活動推向高潮。愛國的熱情在學校的上空回蕩,愛國的激情在師生胸中澎湃,而非遺的美麗韻味、獨弦琴悠揚的旋律一直在大家耳邊心中縈繞,久久不曾散去。
文/圖:文珍平 宋軍
編輯:楊建彬 羅金嬋
審核:程丹寧